中国是兄弟还是敌人?俄媒热衷于讨论这个问题。不过他们说对了一句话是,中俄间的问题和怨怼,不是昨天才有的。中俄也没什么永恒不变的关系可言,只有聚焦现实过好当下。只不过现如今,坐不住和等不起的,都是俄罗斯。
(资料图片)
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边境口岸,前景是中国的边境石,背景是俄罗斯的边境大门
“中国对于俄罗斯而言,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最近,俄罗斯《新消息报》再次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报道开篇就引出了矛盾点:“中俄有4000公里的共同边界,双边关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一些问题和怨恨也是由来已久的。中俄关系从来没有平静过。”
俄媒举例称,最近中方发布了新规,要在中国地图上标注俄罗斯远东城市的中文曾用名。俄媒认为,中方此举有更多的深意。文章总结道,中俄目前的现状是合作伙伴,但不是盟友,因为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并不一致。这包括彼此俄乌冲突,以及南海问题。双方都很谨慎,都不愿为对方火中取栗。
阿列克谢·马卡尔金
对于中俄关系的看法,俄媒主要引用了几位俄罗斯政治学家的话。其中,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第一副总裁,阿列克谢·马卡尔金说,“俄罗斯认为(旧中国与沙俄)不平等的条约是不好的。对于中国,俄罗斯也完全同意这一点。但在中国,不平等条约被认为是(沙皇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成功......因此中国要绘制这样的地图。中国方面并不要求修改边界。但无论如何,中国认为这些边界是不理想的。”
除了历史和领土问题,他还表示,“俄罗斯希望世界能有三个中心,而不是中美两个中心。俄罗斯还希望恢复苏联时期的威望,放弃过去的意识形态,但不能放弃势力范围。中国不想削弱俄罗斯,因为如果俄罗斯软弱,西方与美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马卡尔金还认为,中国支持俄罗斯,是不希望美国占主导地位。俄罗斯的发展是限制美国主导地位的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不认为俄罗斯是盟友,也不希望俄罗斯成为更强大的力量中心。他认为,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中国人擅长悄悄地、谨慎地积累资源,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讲白了,中国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倒下,但更不愿意看到俄罗斯强大。
俄罗斯海参崴的一个商业港口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在经济上,俄罗斯正在强行转向东方,将俄罗斯的油气资源转向中国和印度。但显然,中印的市场都无法弥补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损失。欧洲大门基本上关了,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公无处可去。不过尽管如此,中俄贸易额已经上升到1900多亿美元。在今年,中俄贸易有希望突破2000亿美元的大关。
安德烈说,中俄这种关系,可以称为依赖,也可以称为互补。例如,中国经济是俄罗斯的9-10倍。中国已经以30项独特的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并准备进一步投资科学技术。中国科研经费占GDP比重为2.56%,五年后将达到3%。相比之下,俄罗斯科研经费还不到GDP的1%。中俄科技合作的方向变了。俄罗斯更需要中国的高科技。
俄总统普京与机器人互动
俄罗斯媒体对于中国担任什么角色如此在乎,实际上体现了在俄乌冲突的当下,俄方的焦虑。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四个要点:首先,中俄之间存在“强邻即敌”的传统政治观念,这是难以逃避的,至少该有的防备是不能少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讨论外蒙古独立的时候,就说过自己的担忧。
他让外蒙独立成为战略缓冲区,防的就是哪一天中国会强大,长驱直入进攻苏联。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即便现在落后贫弱,遭受侵略,也不意味着中国在若干年后仍然贫弱。中国现在威胁不到苏联,不代表永远都威胁不到苏联。这一点问题上,苏联始终没有手软。无论是哪个党执政,苏联都不允许中国收回外蒙古。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其次,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历史上的领土问题。沙皇俄国是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三个法国的面积。
普京在2018年曾表示,中国不可能忘记远东地区。中国新出的教科书上,符拉迪沃斯托克仍叫做海参崴。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仍被很多中国人称为俄占领区。时代变了,很多问题都不能再计较,但不代表就应该忘记历史。否则,历史就会因遗忘而重演。
除此之外,中俄友好是地缘政治的现实需要。中俄之间有一些战略共识。这主要是因为两国与美国的关系都恶化了。所以,中俄关系虽然是抱团取暖,但也不是临时的,也符合我国的核心利益。
至于中俄之间一些长远的经济、科技层面的互动。正如俄罗斯人所说,除了智能手机,俄罗斯可以从中国得到的很少。中国能够从俄罗斯得到的,就更少了。大国外交,一切都要以自己利益为第一考虑。
简单来说,中俄友好只在当下,即没有美好的过去,也很难有明亮的未来。既然过去不可追忆,未来不可期待,那么把握好现实,把握好当下,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