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赣鄱大地被春雨浸润的土地上,冒出一朵朵小菌菇。小小菌菇撑开娇嫩的伞盖,为乡村里的人们撑起一把结实的“致富伞”。
小空间做大文章
驱车前往广昌县旴江林场,一路林木苍翠、鸟雀啼鸣。广昌县森林覆盖率达70.24%,林多地少,只好用林下“小空间”做发展“大文章”。该县建立以旴江林场为核心的经济产业园,发展“林+药”“林+菌+药”等林下经济,如今已有16.1万亩林地投入使用,包括13.5万亩油茶林,2万亩森林药材,0.6万亩林下食用菌。
(相关资料图)
参天林荫下,茶树菇、樟芝等食药用菌筒一排排摆满林间空地。林场工人邓小红踮起脚尖,伸手拧开搭在空中的水管阀门,一时水花四溅,喷洒出一道道水帘。“这片种植区地上摆的、空中挂的是黑木耳菇筒,对面是樟芝菌筒。”邓小红的嗓门又脆又亮,“林下种植有空气、阳光、温差变化,菌菇肉更厚,口感更接近野生风味,售价比大棚菌菇更贵嘞!”
旴江林场采用“林场+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合作,公司吸纳周边村民照看林木、采摘药材和菌菇,带动村民增收。邓小红是周边顺化村人,在林场工作刚满一年。“我每月工作25天,每天赚120块,每月工资就有3600块。随着工龄增加,工资也会提高呢!同事陈用金工作满三年,他一天赚180块,有时工资能到5000多呢!”邓小红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
不远处有人影在树影婆娑中穿行,是广昌农民发明家谢远泰正在查看菌筒情况。“这个菌筒是用我发明的方子做的,用莲籽壳代替棉籽壳,帮农户省了不少钱,单运费就降低80%!”谢远泰笑道,“广昌是中国白莲之乡,莲籽壳产量大、价格低,蛋白质含量高,也少生虫农民就不打农药,是绝佳的菌菇养料。莲籽壳菌筒出菇产量高、无农药残留,农户省心不少。这方子既提高莲农收益,又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这菌筒可是个宝贝呢!”邓小红两眼放光,“广昌有回收废弃菌筒工厂,公司定期组织大伙更换菌筒,把废弃菌筒送到工厂,工厂将菌筒打散后和其他农业废弃物混合,做成堆肥再投入使用,可省事了!”
小菌菇成大产业
头陂镇龙虎村,排列在田间地头的大棚映入记者眼帘,澄澈蓝天、黑色遮阳布、棕色土地三色相映,格外显眼!
菌菇种植让村民钱包鼓了起来。“2021年,龙虎村利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新建3个竹荪菇大棚和1个烘干大棚,当年产出干菇5800多斤,销售额达65万元,全村尝到种植竹荪菇的甜头!”龙虎村党支部书记冯小龙露出淳朴的笑脸,“我村再接再厉,走上‘羊肚菌+竹荪菇+麒麟瓜+优质稻+糯稻’的致富路。去年,全村菌菇产值200多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0多万,带动160余名村民就业!”
村民李艳说:“我是村里实现就业的160名村民之一,现在是龙虎村食用菌基地的工人。这份活计让家里多一份收入!我有双手,能劳动,只要认真肯学、踏实肯干就能发家致富!”
广昌县有近1000亩土地种植羊肚菌,其中400亩是由公司投资建设的头陂镇羊肚菌种植基地。走进该基地,400个大棚整齐有序排开。大棚内,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挤在菌筒上,采摘工人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割断菌杆,摘下整颗羊肚菌。“羊肚菌是非常娇弱的品种,受温度和杂菌影响大,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问题,必须小心对待!”公司负责人谢春莲介绍,“今年年初有一个大棚的羊肚菌出菇情况差,公司立刻联系河北省科学院教授贾乾义团队探讨原因、解决问题,这才避免亏损。专家团队的技术扶持和这些用于羊肚菌生产的设施大棚,帮助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
头陂镇是广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个缩影。1992年,谢远泰用人工方式培育“中华神菇”茶树菇,带动广昌人民种植茶树菇热潮。三十多年发展,广昌食用菌产业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发展、从分散种植到工厂化生产,小菌菇长成了大产业。“目前,广昌食用菌产业以茶树菇和羊肚菌为主导,还包括鹿茸菇、竹荪、樟芝等10多个品种。2022年,全县拥有14家食用菌生产及加工企业、40家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1家食用菌民间科研机构,食用菌干鲜菇产量达21602吨,价值达5亿元以上。”广昌县委书记吴自胜介绍。
小县城看大发展
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广昌县并非例外。全国592个贫困县有420个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江西有84个县市进行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达84%。
小菌菇为何有如此大魅力?“食用菌是农业资源禀赋并不是很好,且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地区的最佳选择,致富效率高。”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原司长苏国霞解释,目前食用菌仅次于粮食、蔬菜、果蔬、油料,成为我国农业第五大产业,我国食用菌占全球总产的70%以上。
依靠食用菌产业振兴乡村,既要种出好菌菇,又要做出好产品,把小菌菇转化为大财富。
种出好菌菇要优质菌苗、适宜生产场地、设施化生产能力、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突破是广昌大力发展羊肚菌的前提之一。“广昌是典型南方气候的地区。北方省份种植羊肚菌需要2到3个月出菇,而在头陂镇羊肚菌种植基地的有些大棚,40多天就能出菇,大大缩短生长周期。”贾乾义说,“生产周期短的羊肚菌产量也没有下降。保守估计,头陂镇羊肚菌种植基地的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闻言,在基地参观的内蒙古汉子向锋激动不已,忙不迭掏出手机拍照记录,他在通辽承包了上百亩大棚,计划今年春末种植食用菌。
做出好产品要求深加工菌菇产品,利用食用菌超微粉碎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手段开发冻干产品、调味品、功能食品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现阶段,广昌县食用菌产业以销售鲜菇和烘干后的食用菌这类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率低。”谈到此话题,广昌县科技局局长李智玲面色凝重,“我们正进行一系列探索,招募食用菌专家通过项目合作破解技术难题,比如食用菌出菇环境管理控制系统、富硒茶树菇生产与推广、设施大棚羊肚菌高效栽培等卡脖子问题”。(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晓军、王洋、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