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退休了的韩勇潮坚持每周在闻堰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文化馆进行书法教学。每个来党群中心上课的书法社团成员都对韩老师赞不绝口,夸赞他的教学有收有放,课堂有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资料图)
韩勇潮,1956年9月出生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耽情书法四十余年,临池不辍。他身处尘嚣,淡泊名利,不善交际,甘守寂寞,自上世纪80年代起,自费订阅国内几乎所有的书法类报刊杂志,遍临名碑名帖,书法能真、草、隶、篆,以行、隶见长。
心之向往 学路漫漫
在杭州市长河中学春季开学第一课上,学校邀请韩勇潮作为75届校友发言。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广大学子要矢志矢勇,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把功课学好;要培养一种特长,丰富精神生活。
韩勇潮在长河中学念书时期,正逢“文革”,“那个时候课业少,空余时间我就练练字,校长看到我们在练字,也和我们一起写,这是让我感到很荣幸的一件事。”
他的语文老师平日里也素爱吟诗作画,挥毫泼墨。老师便规定他每个星期交一份大字本,会认认真真将本子上写得不足的地方圈起来做批注,还会将他的本子收藏起来。“从那以后我对书法就更感兴趣了。”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韩勇潮回忆说:“当时竞争非常激烈,各个年龄层的考生都有,也不知道考试内容是什么。”由于数学考试成绩未及格,总分不够,韩勇潮无奈落选。第二年,他如愿考入杭州师范学院就读。
“当年我们那一批人被分到湘湖师范学校大专班,在定山上一住就是四年。”在韩勇潮的记忆里,定山山巅如履平地,场部建筑三三两两,掩映在绿荫之中;青砖灰瓦的苏式小楼格外显眼,青砖朱棂,质朴无华;教学楼西面有古樟一棵,南面梧桐树较多。现如今教学楼已成旧址,有的树叶子伸到三楼窗口,伸手可触摸。
在校的日子里,韩勇潮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的过程中,还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在求知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毕业后他顺利被分配到闻堰中学,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日子总是忙忙碌碌的,但韩勇潮一直没有停下学习书法的脚步。空闲时间,韩勇潮便一门心思研究古文,阅读古代书论、读帖观碑、尝试用现代文翻译《古文观止》等等。他还自费订阅了国内几乎所有的书法杂志期刊,看专家学者写的高质量论文,学习书法理论。“我基本上是自学,自己看自己练,然后和同行交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他的书法造诣越来越高。
笔耕砚台 临池不辍
上世纪80年代哲学家、美学家熊秉明先生对书法的诠释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而书法是写意的哲学。这种精辟的解释,无疑对韩勇潮认识书法艺术的本质具有启发意义。
对于书法的内涵,韩勇潮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探讨书法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在《书法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再现》一文中,他写道:书法的魅力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哲学的表现力。但凡优秀的书法作品,必定是充满着哲学的内涵,可以说哲学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简洁明了而淋漓尽致的外化。
要说他最喜爱的书法家,当是清代书法家王铎。王铎号痴庵、痴仙道人,作品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他的字比较‘险’,和杂技演员一样,越是惊险,杂技水平就越高。王铎的书法在日本非常盛行,日本人称他为‘小王胜大王’。”因受王铎的书风影响,韩勇潮的书法观其行书作品笔力遒健、气韵充盈、险中求稳,富于笔墨变化,实为佳品。
“书法要讲究个性,个性是书法的生命,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个性要深入到传统的血脉之中。”在韩勇潮看来,盲目死劲硬背地学是不成功的,一定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牢记紧扣中宫,八面伸展。中宫如果不紧扣,你这个字肯定就是散掉了,凝神聚力,这个字写起来才会好看。”
他举例道:一个字这边低一点那边高一点,要匀称,统一整体,符合对立统一的理念,要讲究自然,天人合一。
传统文化对于韩勇潮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现在有些人,一提学书法就‘奢谈创新’,其实这是不知书法而已,‘创新’有多难,能创新者几何?”他认为,传统与创新二者间相辅相成,无深厚的传统功力,就无法创新,无敏锐的创新意识也就无法继承传统。
对于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韩勇潮在书法创作实践和学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2014年,韩勇潮分别在杭州、萧山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展出作品150余幅;公开发行《韩勇潮书法集》,参与浙江省初中书法课本(李邕本)及《初中书法教师用书》编写工作,发表书法教育论文《培养书法特长生的实践与思考》《初中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情操的实践研究》等,在《书法导报》《中国收藏》和人民网等媒体上开设书法专栏,获得“省优秀书法教师”“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等称号。
他的作品涵盖了毛笔、硬笔两类品种和真、草、隶、篆等多种书体,取法广泛,表现形式多样,获得良好赞誉。《中国收藏》杂志《力透纸背,笔底风流》一文曾评点他的书法“线条处处见力道,墨韵点点显精神,结构谨严,意态姿肆,笔力千钧而又灵动雅致。”
其中,他的书法尤以行、隶见长。《外师造化、中得心原——韩勇潮书法艺术小评》点评他的隶书作品取汉隶风骨,兼得晚清何绍基书风,流美中见古朴,收放间又见含蓄,平和中又富于变化。其行书作品笔力遒健、气韵充盈、险中求稳,富于笔墨变化,实为佳品。
反哺桑梓 泽被故里
因为父母失明,一路走来,韩勇潮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照顾。他将自己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归结于他人的不断帮助。这当中有他的老师,“那个时候我不想读书,想出去打工,但是他们比较负责,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就告诉我父母亲一定要让我去读下去。”也有来自政府的关怀,“在读大专班的时候,政府也特别照顾我,不仅给我减免学费,还有工资拿,一个月25块(元)。”
而他也竭尽所能地运用毕生所学去反哺社会。在学校任职期间,韩勇潮一手创办闻堰初中书法特色学校,让书法教育走进每个班级,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田。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不仅写得了一手漂亮的字,也涵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对此,他感到十分欣慰,“书法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培养出更多书法人才,让它发扬光大,我乐此不疲。”
韩勇潮时常教育学生要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他的书法课是从甲骨文讲起,到金文、篆书、隶书,再到草书、楷书、行书,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字体的演变,稳固传统文化的基石。作为领航者,他的目标是让学生培养自己的艺术格调,做一个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
除了每周开展书法教学,每年春节,闻堰街道都会推出“书画为民”服务活动,为当地居民写春联,这也成为他的“传统保留节目”。按每年千副计算,20多年来,他已写了两万多副春节对联。有人为向他求一副对联,宁愿等上一两个小时,有的甚至为此往返跑几次。
退休后的韩勇潮有了更多时间来潜心钻研书法,对于书法的领悟又更深了一些,他称现在正是黄金时期,要趁着这大好时光砥志研思,并为自己制定了五年计划。“想把以前写过的字都写一遍,每种字体写一百幅。”
大才往往伏匿于民间。有昔日同学赞誉韩勇潮道:勤奋好学,笔耕不辍,想起当年平凡梵高,也许后人不忘勇潮。尽管诸多荣誉等身,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位喜爱书法的普通老百姓。“人家玩扑克、麻将,我玩书法,爱好不同,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