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片)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热帖,看得让人十分唏嘘。
题主是一位男生,因为临近端午节假期,他主动在某东上下单了一些礼品。因为和女友父母熟络了就选择直接邮寄到女友家送给长辈。
当然,这些礼品从选购到下单,女友都是知情且同意的。礼品多是一些日常用品,例如牛奶、糕点、粽子礼盒等。
期间,因为一款绿豆糕平台缺货问题,平台还联系了女友,双方协商好了换货的细节。
后来,女友如期收到了男友购买的礼品,但却没有预期的那样高兴。
女生先是认为这款绿豆糕很垃圾,像是老家那边街上二三十一盒的质量。
男生一开始耐心解释说:那不是他买的牌子,是后来缺货换的。
可是女生继续抱怨道:“我打算明天带到公司分给他们吃了,感觉我们公司发的都比这个好。”
女生一边说着一边还强调:“下次别买了,宁愿不送。下次这种情况直接让他全部退。”
男生听了情绪也慢慢上来了,越发觉得委屈和愤怒。明明自己一片好心,结果换来的却是上纲上线的责备。
虽然女友后来解释说自己只是想表达下次别上当再买这些不好的东西,显得好像不是太重视长辈。
但在男生看来,绿豆糕是女友自己决定换货的,何必如此上纲上线。再者,男生自问每逢春节自己都会买至少好几千的礼品送给对方长辈,并不存在不重视对方父母的行为。
让他心寒的是,自己好心好意买礼品送人,结果到头来自己反而像成了一名罪人。
后来因为这件事,两人频繁争吵,甚至导致了分手。
看完整个帖子,我只想说,男生确实冤枉啊。不管怎样,他的一片心意似乎都没有被女友看见过。
但同样作为女生,我大概能理解女生想要表达的意思,只是如果能够换一种说法,或许双方都能感到满意。
或许,不会沟通,不会说话,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
记得涂磊曾经说过:
“爱人是自己一生中真正的合伙人,所以要做到有商有量。”
任何的抱怨、指责,都是对伴侣的一种索取,更是对感情的一种伤害。
再好的感情,也会毁于不会说话的两个人。
2
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了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
简单来说,让我们用爱和善意,去聆听彼此需要;并作为一种持续提醒,帮助我们在沟通时把握本质,而不是被一时情绪所操控。
做到非暴力沟通,我们需要考虑四个要素。
① 表达观察
很多时候我们下意识地想要评论别人,而不自知。
例如,某大学班委组织三次活动,但同学A都没有参加。于是,班委就找他沟通,说A:“你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也不懂配合。”
也许,该班委说这话时,并没有批评对方意思,他只想表达:“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能参加”。
但是,班委用了带有评价性话语说,这就带上自我情绪。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别人觉得在批评他,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沟通陷入困境。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观察应是只说出你看到的,而非是判断或评估。
② 表达感受
在这一要素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区分感受和想法,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而非想法。
例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是想法,而没有表达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郁闷、苦恼)。”这个句子,表达了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时,我的心理感受。
一般情况下,我们越多地运用具体语言,越能够清晰地表达感受。
③ 了解内心需要
对于不少人来说,个体在与他人交互时,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需要。
认识这三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并表达自己内心需要。
只有我们从自己需要角度出发,才能了解导致感受产生的真正原因。
④ 学会请求帮助
在这一点上,关键是要区分请求和命令。
一个简单判断方法就是,如果请求未能得到满足,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对方,或者想利用对方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么这就是命令。
例如,A对他的朋友B说:“我很孤单,你今晚能陪我聊聊吗?”B回答说:“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此时,如果A接着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B休息需要,而开始指责他。
总而言之,所谓非暴力沟通,就是能够理智地看到自己的需求,并合理的表达出来。
针对上述的分手事情,如果女友能够运用非暴力沟通,先是观察到男友的送礼行为,接着再描述收到礼品的感受,并合理地提出请求,那么两人之间的沟通就会顺畅许多,也就不至于越吵越激烈。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有这样一句话:
“ 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 ”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