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记者 杨 雪 孙 瑜
仲夏时节,雨水丰沛,闽江河口湿地湖满塘盈,芦苇飘摇。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福州近郊保留下来的这片原生性河口湿地。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突出的地域特色,是福建省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和福州的重要生态屏障。
“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众多水鸟、鱼类、甲壳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里常年分布超过5万只水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驿站地、越冬地。”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陈超灵介绍,保护区总面积2100公顷,以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和丰富的水鸟资源及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曾几何时,由于当地居民对湿地随意侵占破坏,以及外来入侵生物互花米草的泛滥,闽江河口湿地面积锐减,污染加剧,生态环境亮起“红灯”。历经20多年的生态治理——包括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河道综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退塘还湿、互花米草入侵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恢复湿地生态功能、丰富物种多样性,如今的闽江河口湿地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
在生态监测智慧中心,记者从高清大屏幕看到,不同品种的水鸟聚集在沙洲上觅食、玩耍。地处东亚至澳大利亚之间候鸟迁徙通道上,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为稀有鸟类提供的暂住“福地”。
20年生态蝶变,在福建不是新闻。八闽大地上,孜孜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样本星罗棋布,绘就福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答卷。
来到莆田市木兰溪治理展示馆外,记者看到,静静流淌的河水将城市与山水连接,风光旖旎。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732平方公里,流域内支流众多、水网密布,几乎贯穿整个莆田市城区。
木兰溪治理前,是福建省唯一流经市区未设防的河流,因河道弯多湍急,水患频发,素有“雨下仙游东西乡,水淹莆田南北洋”的悲慨民谣。
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吴俊伟介绍,20多年来,治理木兰溪先后克服了新挖河道稳定性差、“豆腐上筑堤”等难题。莆田也从防洪治水到生态治水再到依水兴市:木兰溪流域上游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治4道防线,下游则连通河湖水系,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
目前,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据介绍,项目沿线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植入、智慧驿站布局,智慧检测系统覆盖,实现全流域全时段的生态、水质、交通管理,并通过多种便民设施的植入,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风光带。从千年水患到十里风光,木兰溪已然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生态之河”。(杨 雪 孙 瑜)